统一设置备货时长
商家可在后台为同一商品或商品分类设置固定的备货时间(如30分钟、2小时、1天等),支持按小时/天为单位灵活配置。
示例:一家蛋糕店可设置“定制蛋糕”备货时间为4小时,“现成甜品”为30分钟。
自动叠加配送时间
若备货时间=2小时,配送时间=1小时 → 顾客看到“最晚3小时后送达”。
若顾客选择预约时间(如次日10点),系统会反向校验备货是否能在预约前完成。
系统将备货时间与配送时间(如即时达、次日达)自动相加,生成顾客可见的“最晚送达/自提时间”。
计算逻辑
若备货时间=2小时,配送时间=1小时 → 顾客看到“最晚3小时后送达”。
若顾客选择预约时间(如次日10点),系统会反向校验备货是否能在预约前完成。
多商品订单取最长备货时间
当订单包含多个商品时,系统自动识别最长备货时间作为基准,其他商品需在此时间内完成备货。
示例:订单含A商品(备货2小时)和B商品(备货1小时)→ 系统按2小时计算,并叠加配送时间。
动态时间展示
在商品详情页、购物车、结算页等环节,实时显示“预计送达/自提时间”,增强透明度。
支持按日期、时间段(如“今天18:00前”)或“尽快”选项灵活展示。
管理顾客预期,减少投诉
通过明确的时间承诺,避免顾客因等待时间过长产生不满。
场景:顾客下单时看到“最晚2小时后送达”,实际提前送达会提升满意度;若延迟,系统可自动触发通知(如短信提醒)。
优化订单履约效率
商家可根据备货时间合理安排库存与人力,避免因备货不足导致缺货或超时。
场景:餐饮商家设置“热销套餐备货30分钟”,非高峰期减少食材浪费,高峰期提前备料。
支持预约与灵活配送
结合预约功能,商家可精准控制备货节奏,避免集中备货压力。
场景:生鲜商家设置“次日达备货12小时”,顾客预约次日10点提货,商家夜间完成分拣。
提升多商品订单处理能力
通过取最长备货时间,确保所有商品能同步完成,避免因部分商品未备好导致整体延迟。
场景:电商订单含“定制T恤(备货3天)”和“手机壳(备货1天)”→ 系统按3天计算,避免T恤未完成时手机壳已发货。
增强商家运营灵活性
节假日将“礼品包装”备货时间延长至24小时;
促销期间缩短“爆款商品”备货时间至10分钟,提升销量。
支持按商品/分类/时段差异化设置备货时间,适应不同业务场景。
场景
节假日将“礼品包装”备货时间延长至24小时;
促销期间缩短“爆款商品”备货时间至10分钟,提升销量。
餐饮行业
设置“现做菜品”备货20分钟,“预制菜”备货5分钟,平衡出餐速度与菜品质量。
生鲜电商
设置“海鲜水产”备货2小时(需质检),“蔬菜”备货30分钟,确保新鲜度。
定制商品
设置“个性化礼品”备货3天(含设计时间),避免因制作周期长导致客户流失。
多品类零售
订单含“家电(备货1天)”和“配件(备货2小时)”→ 系统按1天计算,避免家电未到货时配件已送达。
顾客端:透明的时间承诺提升信任感,减少因等待产生的取消订单行为。
商家端:通过精细化时间管理,降低履约成本,提高复购率与口碑。
平台端:减少因超时导致的赔付,提升整体交易效率。